close

沖一杯咖啡,可別急著將咖啡渣丟掉,德國柏林的新創公司Kaffeefor條碼機m利用咖啡渣製成可重複使用的咖啡杯,杯子可以完全自然分解,一只才160克重,輕聞還有淡淡的咖啡香,讓每早外帶一杯咖啡的習標籤機慣,不再背負垃圾汙染的罪惡感。

創辦人朱利安.雷賀納(Julian Lechner)運用咖啡渣的設計技術,奪得2018年紅點設計獎的最佳設計獎,同年更獲得歐盟氣候變遷知識創新組織(Climate-KIC)辦理的綠色獎勵計畫,讓雷賀納得以從一人公司,正式成為四人的微型公司,一年內在歐洲擴展出一百處的銷售點,至今賣出五萬只杯子。

紙杯不環保 咖啡迷喝出商機

即使雷賀納的咖啡杯在德國已人盡皆知,他依然是原來那個愛喝咖啡、玩滑板的鄰家男孩,面對來自台灣的採訪邀約還是一臉欣喜與感激,他帶點傻氣地說:「這個階段的新創,應該四處提案和建立關係,但我是設計師,開發更好的設計才是重心。」

提到每天超過一百封來自世界四方的合作邀約郵件,他悠悠地說:「我希望腳步慢慢走穩,將社會影響力發揮到極致。」因為他清楚知道,咖啡杯的研發過程不容易,咖啡杯可以是永續環境的幫手,也可以是為了「漂綠」而過度生產的環境殺手。

他發現,拋棄式咖啡杯因為內層漆上聚乙烯而不能回收,激發了他的好奇心:是否有打造環保咖啡杯的可能性,這個想法成了他的畢業作品。

他將咖啡渣曬乾,以糖為膠水,混合兩者以塑形,成就第一版咖啡渣製成的咖啡杯:外型看似完美,但杯子遇熱卻會融,即使教授給予他八分的高度肯定(滿分為十分),他無法就此自滿,畢業後成為上班一族,心底聲音不斷湧起:「到底是什麼材質,可以讓杯子不會融化又夠堅固?」

標籤機的基本列印原理可以分為兩種列印方法,熱敏列印和熱轉列印兩種方法,熱敏列印和熱轉列印是*好的標籤列印方法,這時因為這兩種列印方法能夠很輕易的應用於各種粘貼性標籤才料,而且能夠列印高*度和高品質的圖案,還具有非常好的邊緣定義。每種技術都可以產生一維和二維條碼符號,圖案和文本字體以相同的列印清晰度和速度。再熱轉印和熱敏列印兩種列印方法中,條碼打印頭都是用來加熱的,熱轉印條碼列印是通過加熱碳帶在材料上的印刷的耐用的圖案。熱敏列印不需要用到碳帶而是直接在標籤紙上列印字元圖形。在熱轉印列印中,條碼打印頭加熱色帶,然後油墨會在標籤紙上熔化然後再形成圖案,色帶材料會被介質吸收,圖案就會成為標籤的一部分,該技術提供了更好的耐用性和圖案品質。熱印刷是使用經過化學處理的熱介質,當介質通過熱印頭時,這種介質會變黑。熱敏印表機不需要墨水、墨粉或色帶。簡單的設計使熱印表機易於使用和耐用。因為不需要絲帶,熱介質上的圖案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褪色。如果標籤暴露在熱、光或其他催化劑的作用下,材料會變暗,條碼不會被讀取。

量產問題多 試了二條碼機十種配方

在他的假設中,含蛋白質的澱粉理當可做膠水,他卻怎麼樣都無法找出適合的材質,以至於含水量一直過多而塑形不易,「光是找可百分之百生物分解的天然材質,就篩去一大部分的可能,歐洲人幾乎家家都有洗碗機,杯子得耐洗碗機的肥皂鹼性與強度洗淨力,更是一大挑戰。」他回憶道。

為了找出答案,他辭去工作,與歐洲最大的應用科學研究機構Fraunhofer以及化工廠Haute Innovation合作研究,一晃眼三年過去,他根本不敢計算投入的成本,「我不知道終點在哪裡?」他低頭抿了抿嘴說,「許多人會中途放棄,我確實也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去『相信』一定有方法。」在嘗試了二十種不同的配方後,終於出現曙光:櫸木木屑。

櫸木是歐洲常見的家具材料,磨碎的木屑輕而穩固,堅固杯子形,更因質地輕巧而讓顧客攜帶方便,他以自己打造的模型,說服原本只接大單的當地工廠生產,真正能量產的咖啡渣杯終於誕生。

為取得咖啡渣作為原料,他拿著杯子去接洽社會企業Mosaik Berlin,該公司雇用身障同胞為客戶提供客製化的服務,故雷賀納不考慮低價的東歐移工,而請二十五位身障同胞,負責蒐集當地咖啡館的咖啡渣、包裝杯子,並分送至銷售通路,實現他提升社會影響力的理念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omxf7bk1q3 的頭像
    tomxf7bk1q3

    tomxf7bk1q3的部落格

    tomxf7bk1q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